海棠書屋 >> 軍事小說 >> 錦衣夜行 >> 第151章 道義之爭

第151章 道義之爭

月關

最新推薦:
災荒年,呆萌女將軍被我寵溺稱帝
守陵娘子山食紀
大漢紹武
皇帝來現代,歷史崩了!
千年照孤影
反清:從金田起義開始
女帝,我走了你哭啥
開局直球小狼狗撩瘋禁慾男領導
抗戰:偽軍?自立門戶創建虎賁軍
抗戰之烽火燃血
逃荒被棄,我進深山吃喝不愁
奮鬥在紅樓
寒門崛起
贅婿
抗日之浩然正氣
超級兵王
偷香
貞觀大閒人
錦衣夜行
大明最後一個太子
三國之袁家我做主
漢鄉
 

    經過三天的短暫培訓,夏潯對自己的站位、走位,上朝的程序總算是掌握了,今天是他第一次隨朝伴駕。夏潯站在御座左側,按刀挺立,旁邊是一個十一二歲眉清目秀的小黃門執着拂塵。

    往常,文武百官上朝,根本不會注意那些武士和太監,但是這一次不同,他們已經知道楊旭做了御前三等帶刀侍衛,幾乎每一個上朝的人,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,不管是哪一派系的人,都要着意地看他一眼。

    這些都是跺跺腳四方亂顫的大人物,任何一個都可以高高凌駕於夏潯之上,但是在這裏,在金鸞殿上,卻只有一個權力核心,那就是朱元璋,站在他的旁邊,來自於其他人的威懾,似乎全不存在了。

    夏潯站的位置,大唐開國皇帝李淵也站過,當初他就是殿前侍衛牛千備身,非皇親國戚、功臣子弟不能擔任的角色。現在站在御座其餘三角的三個侍衛,同樣都是皇親國戚,夏潯能得到這個位置,能站到最前邊來,只是因為朱元璋想要向臣子們示威。

    朱元璋正坐在龍椅上,很多時候,一些國事他會交給皇太孫去辦,再點評他批閱意見的得失,這是他在有意識地培養接班人,但是重大事件,他還要自己把握。今天要討論的就是一件大事關乎國運,必須由他來把握的大事。

    文武百官,勛卿國戚蹕集,皇帝升階,坐定,百官膜官,三呼萬歲,整齊劃一,剛勁有力。

    虎已老邁,但威嚴猶在,朱元璋坐在高高的御座上,蒼老的臉上仍然透着自信和主宰一切的堅毅。功臣宿將、元老勛舊、朝廷新貴,大明帝國的智囊和人才,這個偉大時代的精英們,全都匍匐在他的腳下,山呼萬歲,頂禮膜拜。

    他們站得很整齊,同樣給人一種眾志成城、氣壯山河的聲勢,可是經歷過這許多的夏潯站在這兒,看着控制着整個帝國的文武官員們,心中卻有一番完全不同以往的看法和解讀。

    官員們或直諫或逢迎,各人的見解、立場和利益,彼此的爭執、磨合與算計,還有帝國事務的大大小小、方方面面,以及朝廷里眾多官員與各個派系之間的分分合合、勾心鬥角、逢場作戲,這是普天下最大的一座名利場、狩獵場,看着鳥語花香,實則危機四伏。

    今天朱元璋要親自臨朝聽政,是為了今年的科考案。

    今年二月,春闈會試,當時夏潯正在返回金陵的路上。到了三月,榜單出來,五十一名中舉考生全部是南方人,北方舉子為之大嘩,聯名上疏,告考官劉三吾、白信偏袒南方人。北方籍的御史言官更是激憤彈劾,告考官貪污索賄,一時南北對立,滿城搔動。

    這樣的考試結果確實是前所未見,聞所未聞,朱元璋起了疑心,不免懷疑三名南方籍的主考官有徇私舞弊的可能。他是窮人出身,一生最恨的就是「貪污[***],營私舞弊」。

    為此,朱元璋特命侍讀張信、侍講戴彝、右贊善王俊華、司直郎張謙、司經局校書等十二人重新取閱考卷,所有涉案官員全部禁足府中,聽候查緝結果,今曰正是十二人調查小姐公開調查結果的曰子。

    這十二人中,侍讀張信當初也是懷疑考官舞弊的官員,嚴叔載、董貫等人以博才多學著稱,周衡、黃章等人則以忠直敢言聞名,這些調查成員的選擇,真是做到了公平公正。

    今曰的調查結果,朝野上下人人都在關注,天下舉子都在等待。北方舉子從三月中旬皇帝下旨重新閱卷調查,就一直壓抑着心中的怒火,一直等到今天,今天的調查結果,要麼是一場甘霖,撲滅他們心中的火焰,要麼促使他們爆發,帶動整個北方士族對朝廷的反抗,帶來難以估計的後果。

    今曰早朝,人人都知道要議論這樁大事,其他但凡不是十分緊要的事情統統為之讓路,因此也沒有人不識相,弄些亂七八糟的事去請示皇帝,站班太監一聲「有事早奏,無事退朝」剛剛喊罷,侍講張信便出班站定,抱笏施禮:「臣張信,奉旨查春闈科考案,今曰復旨。」

    朱元璋道:「卿奉旨重閱試卷,結果如何?」

    張信又是一禮,把笏板往腰帶上一插,轉身自另一名覆審官懷中取出幾份捲成筒兒的試卷,捧在手中,高高舉起,說道:「皇上,朝廷取試,只以文章定優劣,務求公道,以服天下,臣等一十二人,遵皇上旨意,仔細覆審,特別留意北方舉子的試卷,經反覆品鑑,找出這七份試卷,文章通順,韜略可行,堪稱北方舉子中之佼佼者,可以成為國家的人才,以其才華論,臣等以為可以中舉。」

    金鑾殿上一陣搔動,人人都想,哪怕只有一人可以中舉,都說明主考官循私偏袒了,皇上最恨官員循私枉法,何況此事已轟動天下,豈無嚴懲之理,怕不是又要血雨腥風,大肆殺戮了?

    朱元璋聽了卻是微微一蹙眉,心道:「才七個?本科取士五十一人,北人只佔這麼少的名額,如何令黃河以北半壁江山的百姓們歸心誠服?」


    不料張信緊接着一句話,差點把朱元璋閃一個大跟頭,張信把卷子交給了小內侍,又從另一位官員懷中抱出一摞考卷,說道:「皇上,這裏還有七份試卷,是中榜的南方士子中最後七名的考卷,臣等將方才北方舉子的七份試卷,與這居於榜尾的南方舉子七份考卷逐一比照,發現南北考生成績實在相差懸殊。

    中榜者最末一名的文章,也遠遠高出北方學子中的佼佼者,皇上,開科取士當以文章定優劣,臣等深體萬歲之意,雖覺北方舉子那七篇文章所顯才華,其人亦可為朝廷所用,但朝廷取士名額有限,無視學籍,只依成績,臣等調查結果,前榜公平無私,不宜更改,今科應試的北方舉子,確該落榜。」

    這句話如平地一聲雷,把所有人都驚呆了。文武百官全未料到覆審官員居然得出這麼一個結論,朱元璋也是大出意外,怔了半晌才冷笑一聲,拈起案上一封奏章,怒道:「張卿真是公正言明,好會做戲!你帶人取閱試卷時,朕就收到密奏,說你與前任主考官劉三吾串通一氣,因你一向在朕身邊行走,朕還不信,想不到……果如其言!」

    朱元璋把御案一拍,真的怒了。

    這倒不是朱元璋見不遂己意,隨意尋個名頭擠兌張信,而是確實有人告發張信舞弊,告發者乃河南籍御史楊道,是北方籍的官員,北方籍官員因為這次科考對北方人的排擠,勾起了他們北方籍官員在朝堂上一向受南人排斥的積怨,已經快氣瘋了。

    一開始朱元璋並未想到張信不體察聖意,會做出如此結果,因此並未把這封舉報信放在心上,此時聽了張信的調查結果,怒氣勃發,不免便提起了這封舉報信。

    張信又驚又怒,連忙辯解道:「臣自奉旨審卷以來,與所有閱卷官均未與他人有任何接觸,且貢院內外防護森嚴,臣如何與劉三吾串通舞弊呢?」

    「皇上,這是蓄意污衊!」

    一個白髮蒼蒼的官員鼻息咻咻地跳了出來。這人鬚髮潔白,已經七十八歲了,正是今科春闈主考官劉三吾。劉三吾是當代大儒,元朝時候曾任廣西提學使,大明立國後又做了明朝的官兒,建樹頗多。

    明王朝的科舉制度條例就是由他制訂的,明初的刑法《大誥》也是由他作序的,此外他還主編過《寰宇通志》,與汪睿、朱善三人並稱為「三老,為人慷慨,胸無城府,自號坦坦翁,可謂是人品才學俱佳的士林領袖。

    老劉慷慨激昂,怒氣沖沖道:「臣自受皇上斥責,禁足府中,不曾離開一步,如何與張信大人串通?北人不能上榜,非是我等舞弊,原因實則有三。」

    朱元璋冷冷地道:「原因為何,你且道來。」

    劉三吾道:「其一,北方人先受金人統治百餘年,又受元人統治百餘年,金人、元人俱是蠻人,不興禮教,故而民間向學之風不盛,北方舉子文學根基不如南方人;二是窮,相比南方,北方人窮者居多,念不起書,求不起學,故而愈顯疲弱;三是北方人不熟悉科舉制度。燕京在金陵,南方舉子耳濡目染,對八股取士諸般要求規矩了如指掌,北人不解其竅,不習技巧,縱具真才實學,亦難寫出合乎標準的高分文章。」

    朱元璋氣笑了:「先生既知此情,為什麼不特拔幾名北方士子,以鼓勵北人之心呢?」

    劉三吾答道:「臣為國取才,只以試卷文字優劣為標準,不以南人、北人為依據,不管其疲弱根由。」

    朱元璋拿這頭倔強的老驢沒辦法,只好緩和了語氣商量道:「先生,依朕之見,不妨在北人中擇優選上幾名,以安定人心,平息眾怒,不如……就把方才這七人增選入榜,如何?」

    劉三吾抱住「真理」不放,嗔目大喝道:「會試榜次已定,當選人名副其實,豈能更換?」

    朱元璋大怒道:「先生執意不換,其中豈無私情?」

    劉三吾不服,把脖子一梗,振聲道:「那就請皇上再派第三撥人去查,連老臣一起查,臣光明磊落,有何懼哉?」

    (未完待續)

    ...



  
相關:  逍遙遊  夜天子  青萍  臨安不夜侯  醉枕江山  逍遙遊-月關  南宋異聞錄    寒門崛起  逆天邪神  儒道至聖  花豹突擊隊  
加入書籤 翻上頁 ↓最新章節↓ 下一章 投推薦票
推薦:
星辰之主
蓋世人王
木葉:從解開籠中鳥開始!
武夫
陸地鍵仙
模擬修仙傳
大魏芳華
一劍絕世
最強戰神
全軍列陣
國民神醫
 
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
0.0226s 3.9485MB
搜"錦衣夜行"
360搜"錦衣夜行"
語言選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