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318章:布衣畢昇,當行「輟朝一日」之禮!
- 最新推薦:
- 閻浮武事
- 放開學長讓我約
- 透視小漁夫
- 美男警察
- 變身春野櫻
- 星際古武販賣商
- 腹黑和腹黑的終極對決
- 那年花開1981
- 我在驚悚遊戲裡封神(無限)
- 斗羅大陸之靈魂手筆
- 那就讓她們獻上忠誠吧!
- 岳旗飄揚
- 重生之民國元帥
- 大清隱龍
- 花豹突擊隊
- 偷香
- 明天下
- 廢材七小姐:帝尊大人,輕點愛
- 唐磚
- 超品相師
- 盛唐神話
- 慶餘年
四月初三。
尋礦司正式掛牌成立。
海外尋礦的隊伍也組建完畢,不日便將從泉州港出發。
因涉及廂兵調動與火器使用,朝廷將尋礦司劃歸給了樞密院。
由樞密副使曾公亮直管。
南郊鞠城的生意日趨火熱,為了滿足百姓們的需求,更是從五日一賽,變成三日一賽,蹴鞠隊伍也增加到了十支。
其他各路也都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組建蹴鞠場和球隊,預計下半年,大宋蹴鞠聯賽便能正式運行。
茶引法施行的同時。
朝廷在鹽、酒、香料等榷賣物品上也做了改進,所獲商稅較之往昔提高了近三成。
與此同時。
汴京城的十餘名大商人也都奔向大宋與大理的邊境做生意,有朝廷的暗中幫扶,生意自然是蒸蒸日上。
整個大宋都沉浸在一種濃郁的商貿氛圍中。
三司使王堯臣盤算過今年的預收入後,腰杆甚硬。
走路雄赳赳氣昂昂,充滿活力,話都明顯多了。
有時碰到一些小衙門的主官,還會說上一句:缺錢了,就說話,朝廷不差錢!」
四月初七。
蘇良突然聽聞一個噩耗。
百家學院夫子、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畢昇去世了,享年八十歲。
蘇良甚是悲傷。
當即與曹佾曹國舅前往城北的畢昇家中弔唁。
畢昇乃是由王安石引薦,來到百家學院。
在百家學院的三年來,他精研活字印刷術,嘗試過木、錫、銅、鉛、膠泥等多類活字,不斷提高着書籍印刷的效率。
當下。
汴京城印製的進奏院邸報、各個州府的報紙和民間小報能有此等效率。
至少有畢昇的七分功勞。
街頭書籍鋪、書攤販賣的詩詞冊子、小文、曆書等字數較少的書籍,也皆是用活字印刷。
畢昇雖是一介布衣。
但在大宋書籍印刷這個行當里,堪稱宗師,註定會留名青史。
蘇良與畢昇的交集並不多。
然也非常傾佩這種一生只做一件事情的手藝人。
畢宅內。
蘇良和曹佾本想着將畢昇的喪葬費用全包下來,另外蘇良還打算為畢昇撰寫墓志銘,以表敬意。
不料卻被王安石和司馬光捷足先登。
王安石和司馬光已經湊好了錢,並且墓志銘已寫好,都已經開始刻印了。
二人只好作罷。
畢昇是王安石和司馬光請到齊州的,三人的關係自然非同一般。
不遠處。
畢昇的妻子李氏,還有畢昇的四個兒子、三個孫子,皆身穿素縞,一臉悲傷。
此事對他們來講,實在是太突然。
畢昇昨日還在百家學院研究活字,而今日一早,突然就在夢裏逝去了。
這個年齡,幾乎算得上喜喪,只是有些令人猝不及防。
蘇良與曹佾安慰了畢昇的家人一番。
並承諾,接下來畢家所有人的生活開銷,皆由百家學院負責。
畢昇乃是為百家學院做過巨大貢獻的,蘇良自然不會薄待他的家人。
翌日,午後。
陽光燦爛,天氣漸漸熱了起來。
御史台,台院內。
蘇良正在屋內喝茶,突然聽到外面傳來一道甚是急切的聲音。
「蘇御史,你快救救老夫吧,這個王介甫實在是太拗了,就像頭倔驢,老夫無法與他溝通!」
還不待蘇良站起身。
一個胖乎乎的身影便出現在他的面前。
蘇良笑着道:「許寺卿,哪陣風將你吹來了?喝茶,喝茶。」
此中年人,乃是太常寺卿許謙佑,主要負責大宋的各種禮制之事。
「景明,老夫從沒想到天下竟有如此執拗之人,那個王安石快將老夫逼瘋了,你你快去勸一勸他!」
「到底發生了何事?慢慢講。」蘇良示意許謙佑坐下。
當即,許謙佑便講起了事情的詳細經過。
事情的起因是——
王安石將畢昇的生平事跡撰寫成行狀,呈遞給了太常寺,懇請朝廷以官身為畢昇治喪,破常例,輟朝一日。
許謙佑看過行狀後,當即以「不合乎禮制」為由,直接拒絕了。
此種事情,必須要通過太常寺禮官審核後,才能交給中書。
而後再由官家過目。
若太常寺沒有審核通過,那此行狀便無法出現在中書和官家的面前。
即初審被拒,便沒有覆審和終審了。
此等事情,禮官們有着相當大的話語權。
王安石被拒後,便去尋許謙佑講理。
他講畢昇對大宋書籍印刷、學問傳播的重要作用,講朝廷不能薄待這樣對朝廷有功的人
王安石不停地講。
就連許謙佑去廁所,他都不放過。
大有許謙佑不同意,他便會一直糾纏之勢。
王安石的嘴,可謂是鐵齒銅牙,任誰聽上半個時辰,都會有些吃不消。
若不是三司臨時有事召王安石,恐怕許謙佑還在聽王安石的長篇大論呢!」
許謙佑知曉王安石較為信服蘇良,於是便尋了過來。
「輟朝一日?這不是胡鬧嗎?我朝唯有三品官員治喪,方可享受輟朝一日之待遇,而畢昇不過就是一介布衣,實在是不合乎禮儀!」
當下。
大宋士大夫的喪葬禮儀是:文武官一品、二品喪,綴朝兩日;文武官三品喪,綴朝一日。
一些輩分較高的宗室王爺,則會因喪輟朝五日或七日。
比如:慶曆四年去世的荊王趙元儼,便是輟朝五日。
蘇良聽完後。
當即明白了王安石的想法。
王安石認為畢昇於國於民有利,遠勝於一些士大夫官員,朝廷理應給予其「輟朝一日」的待遇。
蘇良想了想後,看向許謙佑。
「許寺卿,說實話,我也認為畢夫子有資格享受『輟朝一日』之待遇。」
畢昇作為百家學院的夫子,教授活字印刷術。
蘇良一直尊稱他為畢夫子。
聽到此話,許謙佑眉頭一擰。
「景明,老夫乃是嚴格遵循大宋禮製做事,畢昇為布衣,且只是一個刻工,我是不可能將此行狀交給中書的,你們若執意這樣做,可向官家直接上奏!」
許謙佑在禮制之事上向來都追求嚴謹。
蘇良笑着道:「許寺卿,這樣吧,我先不讓王介甫叨擾你,三日後,你再視情況看是否將此行狀遞交給中書?」
許謙佑一愣。
「三日,你便能讓此事合乎禮制?」
蘇良微微一笑:「一切皆有可能,試一試嘛!」
半個時辰後。
蘇良出現在王安石的面前。
王安石的嘴,就如同江河決口一般,滔滔不絕。
「景明兄,雕版之業,始於唐而盛於當世,造極於活字印刷術,畢夫子非尋常布衣,乃書籍印製行當之宗師也,於國於民的貢獻,遠超我朝一般的三品官員,實應特事特辦,我懇請朝廷為其輟朝一日,已經是收着講了」
王安石一口氣說完了他堅持朝廷為畢昇「輟朝一日」的理由。
蘇良點了點頭。
「介甫,我明白,我覺得伱做得非常正確!」
王安石見蘇良認可自己,不由得大喜。
「景明兄,那咱們立即撰寫奏疏,直接向官家請願,如何?」
蘇良微微搖頭。
「即使我們說服官家,太常寺的禮官們不同意,此事依然難以執行!」
「那那那該如何是好?太常寺卿許謙佑甚是頑固,總以此事不合乎禮制拒我!」王安石面露無奈。
這時。
蘇良問道:「介甫,你可想過,禮官們為何不同意?」
「不合乎禮制嘛!」
蘇良搖了搖頭,道:「我朝不合乎禮制之事也不是沒有,比如冊立張貴妃時,幾乎與皇后儀仗齊平,還有夏樞相的車駕,一直是首相的規格,官家和禮官們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」
「那到底為何?」
「因為士大夫有士大夫的尊嚴,或者說,是虛榮心!」
「虛榮心?」
「咱們現在去向官家申請,官家或許會同意,但此事若傳到朝堂,必然會有大批官員站出來反對,他們反對的原因是,本屬於士大夫官員的獨有殊榮,卻給了一介布衣,他們羞於與畢夫子為伍!」
「我們唯有讓他們感覺到與畢夫子為伍,與有榮焉,此事的阻力才會降至最低。」
「你我皆知畢夫子功績,但汴京城百姓卻並不知,有的甚至根本不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叫什麼,我們要先將畢夫子的身份抬起來,我建議,先不用去尋許寺卿,也無須向官家上奏,我們從汴京街頭入手」
「我明白了!」王安石面帶興奮,重重點頭。
翌日一大早。
一篇長約六千字的長文《悼畢夫子書》,在汴京城街頭傳開。
此文的撰寫者乃是王安石。
王安石乃是寫長文的高手,他的文章,總是寫得又快又長又好。
他在這篇文章中,詳細描述了畢昇的活字印刷術對全宋書籍出版和學術傳播的影響,並且列舉了畢昇製作活字的諸多細節。
一時間,汴京城街頭的百姓們都炸了。
就像是發現了一個寶藏。
這是一個「小人物,大成就」的故事,百姓們都都願意去傳揚這樣的故事。
書攤攤販、書籍鋪掌柜、小報撰寫者、刻工、抄工等諸多從事書籍印刷和售賣的百姓都紛紛前往畢宅弔唁畢昇。
這些人並不是蘇良或曹佾組織的。
完全是自發前往。
畢昇的活字印刷術,讓書販們丟掉了那些版本笨重、堆積如山、不易保管、刻寫時費時費力的巨大書版。
特別是對那些印製數百本的小書商,不斷降低了成本,還提高了效率。
畢昇,讓他們賺到了錢,而他們知曉了恩人是誰後,自然心懷感激。
當日,畢宅門前便圍得水泄不通。
受到《悼畢夫子書》的影響,百姓們也都稱呼畢昇為畢夫子。
一時間。
悼念畢夫子成為無數文人士子都應去做的事情。
街頭巷尾,皆是討論此事者。
一名刻工被喚作夫子,這幾乎是一種無上的榮耀了。
此事自然而然也傳到了朝堂。
此時的畢昇,在百姓的宣傳中,已不是一名普通的刻工,而是發明活字印刷術的大師。
就連范仲淹、歐陽修、宋庠等相公都去畢宅悼念了畢昇。
這時,太常寺內。
太常寺寺卿許謙佑望着王安石撰寫的行狀,不由得想起了蘇良的話語。
他拒絕的真實理由。
其實是一介布衣不應與士大夫官員享有同等待遇。
這是朝堂的隱規則。
必須要保證士大夫官員地位的崇高。
但這一刻。
他不覺得畢昇沒有資格了。
此事若成,反而會成為一樁美談,這方美談,沒準兒還能讓許謙佑青史留名。
當即。
許謙佑將行狀送往了中書政事堂。
禮官同意。
文彥博等相公就更加開明了。
他們幾乎沒有絲毫猶豫,蓋上中書大印後,便將其送往了禁中。
垂拱殿內。
趙禎看罷六千字長文《悼畢夫子書》,抬眼望向站在一旁的蘇良與王安石。
「你二人倒是挺仗義,先為其揚名,使得百官感到與有榮焉,而後又要幫他以官身使得朝廷輟朝一日,全部都在你們的盤算中啊!」
蘇良和王安石頓時都尷尬地笑了。
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在官家的視野中,而二人也根本沒有想過要隱瞞。
「官家,畢夫子當得起此殊榮,若無活字印刷術,恐怕我們的邸報小報和一些短小精悍的詩文在傳播時都將慢上一倍!」王安石率先道。
蘇良接着說道:「官家,此事乃一樁美談,後世史書上定會言官家仁厚。此外,通過此事也可告訴天下百姓,行行可出狀元,若讀書沒有出路,沒準兒換一條路,就成事了呢!」
趙禎頓時笑了,當即拍板道:「為畢夫子,可破例,日後若再有畢夫子這類人,仍可破例!」
聽到這話,王安石與蘇良都不由得大喜。
這意味着,官家可以接受非「士」之人,與士大夫官員們並肩而坐。
這讓蘇良更加堅定信念,百家學院就是培養如畢昇這類的人物。
王安石看向蘇良的眼神,更是充滿崇拜。
他的本意是,抱着失去官身的打算也要為畢昇討得這個該有的榮譽,令後世之人都記得畢昇。
但沒想到,蘇良稍微改變了一下策略,此事就水到渠成了。
(本章完)
一筆閣 www.pinbige.com
第0318章:布衣畢昇,當行「輟朝一日」之禮!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22s 4.0335MB